我校校友、清华大学张涛教授回母校讲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
作为我校第31届科技节活动之一,2016年12月2日,我校校友、清华大学张涛教授回母校,给超常教育创新实践中心的同学们作了题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科普报告。广西北海分校的同学与主会场视频互动,京西校区、固安分校、亦庄分校的同学收看了现场直播。
得知将要现场聆听张涛教授的讲座后,同学们非常兴奋,各自准备好纸笔期待讲座的到来。出乎同学们意料的是,张涛教授不是想象中满脸严肃认真的学者形象。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满面笑容、丝毫没有距离感的学长,正如他即将带来的讲座一般。
张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在八中、清华大学与在国外的求学经历,简要说明了他现在从事的领域及其发展。接着,他开始为同学们讲述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在张涛教授的讲解中,没有枯燥无趣的定义、概念,而是更多地演示图片与视频,最开始的几幅机器人的图片便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扫地机器人、工厂的机械臂、医院用于检测治疗的机器人……同学们意识到当今社会中机器人利用的愈加广泛,功能也愈加全面。但刚刚看到的机器人比起接下来的几个便是小巫见大巫。一个视频被打开,然后教室里爆发一阵笑声:一个有着四条“腿”的机器狗正在多种复杂环境中进行测试,像模像样的腿能在冰面、泥沼、高低不平的各种环境中行走而没有摔倒,到了平旷的路上便小跑起来,很是滑稽;有一个视频被打开,张涛教授进行解说,时不时传来声声惊叹: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师生一起制造的无人机完全独立地完成了探测到入口、房间并从房间中“偷”一个U盘的任务。笑声也好,惊叹也罢,这一个个机器人背后是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修改,是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是他们的汗水与智慧。赞叹之余,张涛教授将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娓娓道来:人工智能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涉及到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等学科。人类近年来对人工智能有着更加深入的探索,也有着显著的成果,例如今年3月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或是信息越来越全面的智能搜索引擎;或是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汽车;以及实现多路径动态选择以及知识库的自动重组技术将不同语言相互转换的智能机器翻译。诸多人工智能的科技成果无一不显示出世界科技水平正时时刻刻进步着,朝着好的方向行进着。
最后,张涛教授为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希冀。他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了理想竭尽所能,不轻言失败,不随意放弃,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张教授没有讲一些大道理,只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将好的人生态度分享给大家,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互动环节,现场和北海分校的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包括对机器人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一些职业的人群带来的影响,张涛教授细致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为了表示对张涛教授的感谢,郭婧涵同学代表大家将她亲手绘制的张涛学长的肖像画赠给这位可敬的学长,同学们和张涛教授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讲座很成功,让同学们对科技领域有了新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思考,每个人都乐在其中,有所收获。感谢张涛学长为同学们带来的精彩报告。
(报道:素4 倪悦然)
附:张涛教授简介
张涛,男,工学博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系党委书记,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自动化部主任。1982-1988年,就读于北京八中,并于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分别于1993年、1995年、1999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日本国立佐贺大学获得第二个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国立佐贺大学和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近8年。
主要研究兴趣为控制理论、机器人学、人工智能、飞行器控制等。近十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已收录40余篇,EI已收录120余篇。发表学术译著2部,学术著作章节5部,主编教材2部。已获得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2项。国际IEEE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及人工生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委员。曾负责或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航空基金、国家航天支撑基金、国际合作与横向课题等20余项。
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