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物理教研室在我校开展“物理与生活中方法培养的尝试”教学研究活动

更新日期: 2017年12月18日 上午10:23      阅读  10817  次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2017 年 12 月 12 日上午,在北京八中初中部由西城区物理教研室与北京八中物理教研室联合组织了主题为“物理与生活中方法培养的尝试”的教学研究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八中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教研组在具体安排中,从讲解老师的选择到课题的准备都做到了认真的落实,物理组上下一起领会学习区研修的精神,研究课要体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经过任课教师的精心备课、说课,全组老师听课、评课,黎红老师和张明老师亲临指导,使研究课活动顺利展开。

       陈小丽、刘子然、王妍三位八中教师为全区物理同行精彩地展示了三节与密度相关的课程。这三节课程均按照“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的踪迹,在实验中培养研究的方法,利用物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思路设计课堂,力图实现全章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

       陈小丽老师的《密度》一课,首先是从不同材质的羽毛球拍引入,通过在生活中区分不同材质引入密度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概念的意义和定义的必要性。其次,在实验中,陈老师灵活采取了每组一次测量、六组共同完成一种物质多次测量,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最后用磁贴在大坐标纸上统一展示,让学生发现数据非常好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学生在震撼之余更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处理数据的方法!陈老师还特别安排了与前面不同的三组特殊材料的测量,测量结果出乎学生意料,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密度的概念,也隐含着学习密度概念的应用。最后,陈老师还介绍了浙江大学课题组研究的“气凝胶”,既让学生将密度概念加以应用,也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刘子然老师讲授的《测量物质的密度2》以新颖实验串联整节课程。首先,通过烘焙发现三种液体分层现象,后续又使不同固体停留在分层液体各个位置,引入测量特殊固体密度的必要性。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画简图画出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将生活和物理学习中积累的方法应用于课堂,分析设计中误差来源并不断改进方法得出最佳方案。课堂中锻炼学生绘制简图、语言表述、实验设计、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使学生体会到从生活中寻找物理问题,并利用物理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全过程。

       王妍老师的《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课容量较大,王妍老师经过不断尝试最终找到最合适学生的教学安排。首先,王老师从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出密度与温度之间关系。其次,通过冷热水的实验的展示,在引起学生兴趣好奇的同时,自然地引出对流的规律。在两条规律的基础上,王老师再带领学生对风的形成、暖气和空调安装等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利用物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王妍老师还对走马灯、蒸汽轮机、无缝铁轨等古今中外知识进行了介绍,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最后,学生自制熔岩灯将课堂带入了高潮。美丽的颜色,流动的气泡带给学生美的欣赏的同时引入思考,将物理课堂延展到了课下!

       这三节课程的开展紧扣“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的踪迹,在实验中培养研究的方法,利用物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主线,并尝试如何将物理与生活中方法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不仅三位教师收获了三节优质的研究课,更为区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收获满满!
                                                                                                                       (报道:初中物理组)

  • 物理组刘子然
    物理组刘子然
  • 物理组王妍
    物理组王妍
  • 物理组陈小丽
    物理组陈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