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读后感

——2017届文科班专题阅读(哲学)

更新日期: 2015年9月30日 下午2:28      阅读  35302  次

对于高中生,对于初学哲学的高中生而言,能直接接触经典著作,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更难得的是,学生们不仅读了,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虽然有些想法尚显稚嫩,有些推理还有不足,但这种参与并思考的行为,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以下是他们中部分有代表性的阅读体会。仅作为纯粹的学生作品,仅作为纯粹的学术交流。 (徐广业)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质疑(1班  赵依阳)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鹦鹉,安知鹦鹉之知?人不是其他动物。凭什么说动物被驯养以前没有表达感情的能力,又凭什么知道其他动物会不会语言?
2. 假设鹦鹉知道了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她这种对语言的认知与人类自身对语言的认知有何区别?
3.“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是和听觉器官的相应完善化同时进行的一样,脑髓的发展也完全是和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同时进行的。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更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他不能辨别载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至于触觉(猿类刚刚有一点最粗糙的萌芽),只是由于劳动才随着人手本身的形成而形成。”
因为所谓的各种东西皆由人类自己来命名,所以动物不知道什么外形、气味属于什么东西;但如果动物有机会得知,它们难道不是比人类的五感更灵敏?
4.“毫无疑问,这种滥用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祖转变成人。”
人类为什么没有像希腊山羊一样一直将资源滥用下去,而是转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拥有智慧,进化成人?
5.“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知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作者既然已经提到我们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会被自然界报复,为何依旧认为人类可以统治自然界?
6.猩猩会造“房子”筑巢抵御敌人(劳动),为什么它们没有进化成人?
7.“建立在劳动者本人的劳动之上的私有制,必然发展为劳动者的丧失一切财产,而同时一切财富却愈来愈集中到不劳动者的手中。”
真的有如此夸张吗?
8.猿类还有没有可能再进化成人?人类都是在同一时期进化而成的吗?

总结:我认为恩格斯的这篇文章观点是很有道理的,但人类本位的思想充斥全文,且有些地方逻辑不通顺一带而过,未免丧失了些可信性。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政治专题阅读7 反馈(1班 赵皓玥)
坦白来讲,我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思想理论一直不是十分接受,到不是因为他在文中又一次强调了我们的祖先是长着长毛的猿类,而是因为那种“人类不同于动物”的腔调。我实在无意冒犯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但文中的某些观点让我不得说点什么。或许只是发发牢骚而已。首先“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显然不可能从一种非社会化的最近的祖先发展而来”。猿是社会性动物,那猿的祖先呢?难道社会性是物种天生的吗?第二,“在自然状态中,没有一种动物感觉到不能说话或不能听懂人的语气是一种缺陷”。“无论如何这种缺陷是补救不了的”。不是动物凭什么以为人类能了解动物的想法?为什么要以人的生活方式衡量动物?动物不能说人话如果算一种缺陷,那人听不懂甚至听不到动物说话是否也是缺陷呢?第三,为什么动物的所作所为都成了意识的?人就真的比动物强?未免自以为是了吧。第四,说动物只是跟着人学会适应气候,笑话!没有一个人能顺利的在撒哈拉生存下去。地球上有那样多存在比人类长的物种,它们曾经历着地球许多大的灾难,难道他们没有迁徙没有适应?跟人学,我只怕动物还不屑呢。第五,对于唯心主义没有认识到劳动的作用,好吧,这与唯心主义的思想有任何冲突吗?第六,文章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好吧,此言一出,我瞬间感到人生的愚蠢,动物遵循的才是自然规律,人类所谓的统治真是可笑,因为自然的难以预料性实在比社会事件难的多。如果人类真的在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生态是如何被破坏的呢?我不喜欢类似“统治世界”“改造世界”这样的词汇,这只能显示人类的狂妄,我也不喜欢把人看得高高在上,因为说实在的,在自然之下,我们与其他动物一样渺小而脆弱。 无意冒犯恩格斯
PS:我以前常常有一种奇妙的想法:人的身体内有许许多多器官、肌肉,又有许许多多细胞,也许我们都只是一个更“大”的人身体里的细胞?太阳是心脏或肝脏?其它恒星是其它器官?太阳的寿命就是那个“人”的寿命?反说,我们身体里的细胞也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

随文批注——
1、它们满身是毛,有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上。
或许最初这样的说法实在很难被接受。
2、在甚至和人最相似的猿类的不发达的手和经过几十万年的劳动而高度完善化的人手之间,有多么巨大的差别。
猿类经过长期劳动,手也会发育改变吗?
3、最低级的野蛮人,甚至那种可以认为已向更加近似兽类的状态倒退而同时身体也退化了的野蛮人。
为什么会退化?
4、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手与思想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联系?
5、凡是有利于手的
什么叫有利于手?
6、我们的猿类祖先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
是天生的吗?
7、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显然不可能从一种非社会化的最近的祖先发展而来
手对社会化有改变吗
8、在自然状态中,没有一种动物感觉到不能说或不能听懂人的语言是一种缺陷
这怎么证明??
9、和这些动物常接触的人不能不相信:这些动物现在常常感觉到不能说话是一种缺陷
太主观了
10、但是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你怎么知道动物没有目的?
11、动物在消灭某一地方的植物时,并不明白它们是在干什么。
在吃饭啊,为什么否定别的生命形态。
12、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这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13、瘰疬症算得了什么呢?
只有这个?深远影响呢?
14、他也不知道,他因此复活了在欧洲久已绝迹的奴隶制度,并奠定了黑奴的基础。
这一点不比自然难预测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政治专题阅读7 反馈(1班 张惠璇)
【批注】
1、 一般讲来,我们现在还可以在猿类中间观察到从四肢行走到两脚行走的一切过度阶段。但是一切猿类都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两脚行走。
也就是说对于猿类来讲,它们的“手”还是没有完全脱离“走路”这个用途。
2、骨节和筋肉的数目和一般排列,在两种手中是相同的,然而即使最低级的野蛮人的手,也能做几百种为任何猿手所模仿不了的动作。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说“手”功能的转变是猿类到人类的演变一大标志?
3、 不过可惜它们的发音器官已经向一定的方向专门发展得太厉害了,所以无论如何这种缺陷是补救不了的。
为什么补救不了?如果在未来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的演变最终也无法进化吗?
4、 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
人类为何会有劳动的意识?劳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并非对于客观存在最直接的反映啊。猿或者其他生物为何没有劳动的意识?为何他们的大脑没能同人一样得到进化?
5、 毫无疑义,这种滥用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祖先转变成人。
经徐老师解释,滥用产生新的问题,所以要找寻新的办法。进化是在改变中才能发生的。
6、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否想表达人类认知的滞后性?不太理解。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政治专题阅读7 反馈(1班 余瑞麒)
我觉得,恩格斯在文中大约谈到了这几个问题:
1.劳动创造了人(推动了猿到人的转化),因为复杂的劳动创造了人类敏捷的双手和整个肢体,接着又因为复杂劳动的配合问题产生了最早的语言。在劳动的复杂过程和语言的共同推动下使得智力、思考不断进步,进而产生了能够思考的自主、独立的意识。
2.人类劳动的特点是能够制造工具、运用自己制造的工具进行劳动,而这一点是动物做不到的。其次,人类的劳动是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并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而动物的“劳动”则更多出于其天性和生存的本能,虽能或多或少地影响自然界,却谈不上改变,至多只能称之为“适应”或“融合”。这,便是人类与动物在劳动上的根本区别。
3.人类究竟应该如何和自然界协同发展,并以此为根本道理改造我们的社会。这些思考直到今天还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譬如:人类若想真正地积极作用于自然,就必须认清自然规律,并按其规律发展、进行生产活动,否则就逃不过其惩罚。克服盲目性、考虑长远利益等观点与我们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恩格斯还进一步推断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且强调人类也需按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发展。自然与社会,这是两大制约并影响人类的最重要因素。因而当人类的劳动走向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在恩格斯的理论中就需要认识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对立,并按照其“规律”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实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理论在我们现在看来或许并不完全受用,但其由自然推演至人类社会这一清晰的逻辑线索还是一脉相承的。
时至今日,我们更需要认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是对立与统一的。人类社会要更加复杂,因为它极强地受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客观存在。但一切思想意识又都诞生于客观存在的物质,诞生于劳动,这一点是统一的,是强烈一致的。劳动使人类的身体机能丰富并强大起来,赋予了我们复杂的语言以及复杂的社会分工。当劳动水平进一步上升的时候,便产生了社会分工的分化,并产生了阶级与对立。因此,我们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论之上,为我们理解自然规律、发展人类社会建立了指导性思想。从自然到人类社会,这一过渡极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涉及生物学的研究问题,更涵括了研究人类社会的基本方法论,为我们的整体认知提供了纲领性的架构。
最后,我仍然很感兴趣当恩格斯将话锋引向人类社会后又将如何收尾,或者,是他为什么没有写完剩下的部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是不是已经走到了一个顶峰?或者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以至于作者难以继续揣度?显而易见,如今的世界并没有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言,进入一个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那么,他们是在哪里犯了错误?而真正属于人类的殊途同归的社会制度又是何样,又在何方?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政治专题阅读7 反馈(1班 宋宇轩)
初读此文,篇幅不小,论证也看起来十分严谨,也是认识到了劳动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细究之后则发现,对恩格斯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我实在是不敢苟同。若翻译上没有太大差错,那么我认为:恩格斯是在混淆“劳动”的概念,极力淡化其他因素的影响(也许他是想为自己的理论造势吧)。
恩格斯的论证方式大抵是这样的:将人与其他动物作比较,“劳动”与“非劳动”作比较。然而,首先要提出的一点就是:按照他的理论,劳动并不是人由猿开始进化的决定因素:他先说“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第1页末),又提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第4页中下),那么照这样说,劳动很明显是在猿开始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产生的而非劳动导致了猿的进化。
其次是对“劳动”范围的界定。我认为恩格斯提出的“使人得以进化的劳动”是广义上的,即人为了生存而被动接受且进行的工作,其他动物亦会有这些工作,他们却没有因此而进化为智能生物啊!恩格斯在谈及其他动物时,却把劳动狭义化了,说成制造工具后产生的。照他的理论,因为动物不会制造工具,所以他们的行为算不上劳动。但很明显,若以这个标准,猿及早期人类的许多行为也并不能看作劳动。
我认为,猿之所以进化为人,偶然因素占一部分,但也有一些必然。很明显,早期的人类在与自然的对抗中无疑处于劣势,但人有一种在其他动物中少见的特质——社会性。常说人是社会动物,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如语言等成为某种形式上的必然。劳动是促进人类进化的因素之一,但它决不是决定因素。若几个原始人面对着大批食物,他们在研究食物的分配与保存时,因为需要了解他人的想法,需要有一种交流的途径,在这种社会性的影响下,也许会逐渐形成一种原始的语言呢?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劳动啊!恩格斯的“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唯一正确的解释”(第3页上)这句话难免要受到质疑——太绝对了。
当然,恩格斯在后半部分是提出了一些在当时有价值,于今日也正确的理论:如人对自然界的统治是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第7页中),人对事件影响认识的局限性及资本主义中的一些社会关系等。综合起来,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政治专题阅读7 反馈(1班 毕圣和)

• 1 问题
• 恩格斯先生认为原始劳动不属于劳动,而我也觉得这是某种受原始本能驱使的需求反应。这时的人还只是动物。而人最本质的思考方式形成之过程,在原始社会“劳动”中我看不出端倪。
• 换言之,仿佛意志智能并非经劳动后渐生,而是自发形成一般?

文章阅读大纲   (10班 白睿莹)
首先,作者的 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然后,通过猿的直立行走论证出劳动使得手和脚分工使人类进化

其次,写出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主要的推动力

再次,手、语言、脑髓在社会中央共同作用使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之后,从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角度分析人类发展↓

最后,人类劳动、社会制度及其发展。
 

 
提出的问题(10班 田予涵)
1. 是先产生的唯物主义而后有的唯心主义吗?
2. 为什么猿类的劳动从而产生了后期衍变成人却不是其他动物,通过劳动得到发展而成为人一样的生物呢?

 劳动 → 形态体力的变化 → 生活习惯的变化 → 思想上的变化
 活下来 → 活的好 → 活的更好

对于人: 外界的变化 本身内在的变化 (双向)
对于动物: 外界的变化 本身的内在变化 (单向)

阅读体会(10班 陈美如)
本部分文章在我看来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进化论角度讲述了猿如何发展成人,并分析了劳动在这个过程中的促进作用;第二部分说明了人在劳动中产生的对自然及社会的影响。(并透露了他主张人们关注长远利益的思想)

但读完本部分文章再观题目,我认为题目似乎并没有将第二部分概括进去,而是对第一部分更明显的总结,即题目更侧重表达劳动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这也是我的困惑所在。
自问自答:也许题目的确是对文章完美的概括,因为我们实际上仍处于进化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特性仍在不断改变着,因此劳动也始终作用于其间(不知这种解答是否符合作者本意)
 

哲学专题阅读体会(10班 冯妍)

这篇文章给我的主要收获有两点:

1. 物种进化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各器官的发展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个体与群体(社会)的发展也是相互联系的。这或许可以引申到一切事物的发展上,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自身内部或外部有关联的,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我们人类的劳动生产过程中,虽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能使劳动服务于自己的目的,但我们的着眼点还在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而往往被我们忽视的较远的效果却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我想,这是这一阶段的人们很难避免的由对利益的极度渴望和日益膨胀的占有欲带来的目光短浅。令我困惑的是,世界上已经有如此多的例子证明了目光短浅的后果,为什么人们还依旧无动于衷地“短浅”下去?我认为是当局者迷的道理。在“副作用”显露前那么多年,没人会发觉未来后果之严重,即使有发觉也很快被求利之心冲散了;可怜的是,不到不可挽回之时,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当局者。

但我想这并非一个不可解决的永久悲哀。正如当年的恩格斯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天无数的人也意识到这一点,这说明人类的理智意识正在苏醒。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认同:“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今天的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加强,这是可持续发展对人民急功近利之心的强大约束,将遵从自然规律作为信条必定给人类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带来极大的前瞻性。自然意识使人类在作为当局者的同时,能适时地跳出这个不为理性所驱使的圈子,以更高的视角俯瞰其中的自己,以更恒久的规律指导作出理智的选择。
专题阅读体会(10班 龚裕阳)
劳动——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

语言——产生于劳动

适应——人所具备的特征

生产——认识自然规律,预见自然影响

社会形成

问题:为什么统治阶级利益是生产推动因素?
阅读体会(10班 李松如)
大纲: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在脑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了。→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劳动。滥用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祖先转变成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打猎和捕鱼的前提,是从只吃植物转变到同时也吃肉,而这又是转变到人的重要的一步。→肉类食物引起了两种新的有决定意义的进步,即火的使用和动物的驯养。→人们已经习惯于以他们的思维而不是以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收获:我认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内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自然规律。我感触最深的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些话,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我们不能为了社会的发展而牺牲环境,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阅读体会(10班 董玲然)
从自然改变物种,到物种改变自然,仿佛是既定的规律。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和利用,自然对于人类的惩罚,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圆,滚动着去到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如果轮回(上述的规律)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如今开始善待自然的我们也会向前人(如果有的话)一样走向终结吗?

问题:
1、为什么进化或发展都是越来越快的?
2、在现在的环境中,其他生物会向智能进化吗?或是被人类压制?

阅读体会(10班 王越千)

首先我觉得这篇文章很奇怪,从内容上看一开始在讲“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从第五页开始越来越跑题,就比如狐狸如何躲过猎人的追杀,或是马铃薯、饥荒等问题,好像脱离了“劳动”、“从猿到人”这个主题,而文章到了后面就完全脱离了“猿和人”这个科学性的命题,,转而变为人类发展、最后成了阐述“资本主义弊病”、“反对私有制”等等充满政治色彩的文字。
即使是前面没有“跑题”的部分,我认为其中的逻辑也有些混乱。先讲了“直立行走与手”,然后又讲“语言”,语言说了一半就又开始说大脑、肉食,总给人一种说了一半就急于换题目,只追求广度而没有深度的感觉。所以从读者的角度看就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阅读体会(10班 金元媛)
阅读大纲: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任何人类社会。
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起推动人类发展作用的“劳动”,是单纯指体力劳动吗?
劳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