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北京八中高三年级教师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结对开展“双感双有”系列活动

更新日期: 2015年7月3日 上午9:57      阅读  6784  次

        为了实现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意义:“三个提升、两个促进”,即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美好,基于北京八中办学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办学成果,在教育改革更加注重优质均衡、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注重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形势下,北京八中从教育根本价值和学校应有作为出发,发扬多年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坚持“优质辐射、丰富创新、示范引领、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2015年6月开始与分校、友好校及外省市某些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结对开展“双感双有”系列活动。“双感”即感动、感恩,“双有”即有担当、有价值。学校要求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北京八中教师人人参与“五个一”活动项目,即听一节课、评一节课、做一次学术(学科)交流、结一个互助对子、写一篇活动总结或感悟。

        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双方师生都身受感动,都心怀感恩,甘愿更多担当,实现更大价值。对教师而言,在差异中发现教育的神圣和价值,坚守教育理想,提升教育能力,提升教育境界;对学生而言,在对比中感悟学习真谛,思考人生追求,激发向上精神;对学校而言,在交流中丰富办学理念,完善课程建设,优化办学过程,提升办学水平;对教育而言,形成局部或区域的教育协作体,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品质、实现教育价值。

        紧张的高三教育教学生活随着6月8日的收卷铃声暂告一段落,经过几天的休整,6月13日,我们高三一行34人在李剑波副校长、王素敏主任带领下,带着校领导的嘱托与全校师生的期盼踏上了开往圣城拉萨的绿皮火车,开启了这趟主题为“感恩、感动、担当、责任”的西藏之行。

        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5年开学迎来首批2460名学子,这所由北京市投资2.2亿元援建的六年制完全中学(寄宿制学校)正式投入使用。走进学校里,别具藏族特色的教学楼让人眼前一亮,校园里绿草如茵,喷泉涌动,育人环境优美。

        在交流会中,北京八中的李副校长和北京石景山实验中学分校执行校长、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长张大力互相交换了纪念品。张校长对学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张校长说:“北京市实验中学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拥有领先全国的数字化实验室、空气导轨实验室、多媒体报告厅和3间计算机教室。新建学校招生规模为3100人,主要面向拉萨市周边县城招生,目前有初一和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共计2460人。学校总用地面积1428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803.8平方米,包括新建一栋综合楼、两栋教学楼、五栋学生公寓、一栋食堂及浴室、一个风雨操场及附属用房。

        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的学校管理团队由来自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教学专家和来自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北京石景山实验中学、北京第八十中学等全市16个区县中学的骨干教师组成。他们将把北京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应用到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当地的教师队伍一道,努力培养当地学生的学习习惯,拓展他们的视野,让孩子们不出西藏也能接受到首都标准的良好教育。在交流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来自北京教育一线的同行,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课后授课教师和八中的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大家无所不谈,从备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基础到课上提问,授课环节,难点重点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气氛认真、热烈,一个个专题和困惑迎刃而解。八中教师们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拉萨的老师们带给我们的是感动,看到他们忘我的工作,一天6~7节的课,还那么不知疲倦;看到孩子们课间楼道里、草地上、到处读书的身影;听到到处朗朗的书声,我们也融在其中,再次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冲动让我们懂得了“感恩·感动·担当·奉献”的沉甸甸的分量,很多学生从几百公里外的牧区赶来,为了求知,为了家乡,他们要一个学期才能回家一次。

        这里尤其不能不提的是我校前去援藏支教的蒋效法老师,整整一年一头扎进教学中,没有任何外出,克服初到西藏的不适,经常每天8节课,从早到晚,甚至带着氧气瓶授课,连远在山东老家的母亲重病瘫痪在床也从未离开孩子们,离开岗位,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束,才刚回老家看望母亲,尽孝心。蒋老师是这些援藏老师的优秀代表,他们将全部的热爱与才智奉献给了雪域高原这些淳朴渴望知识的孩子们。
 

  • 双方领导及教师见面
    双方领导及教师见面
  • 听课
    听课
  • 学生上课
    学生上课
  • 学生在校园中学习
    学生在校园中学习
  • 拉萨北京实验学校-1
    拉萨北京实验学校-1
  • 拉萨北京实验学校-2
    拉萨北京实验学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