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更新日期: 2017年6月23日 下午2:52      阅读  3162  次

       2017年6月15日上午,第九届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论坛在北京市第八中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联合主办,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第八中学承办;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市第五中学等九所学校协办。论坛的当天出席论坛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名誉院长陈佳洱;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焕喜;国家标准委服务业部处长许建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宣教中心主任曾玉轩;首都精神文明办调研处处长李建国;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处长徐建姝,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北京市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吴媛;西城区教委副主任张燕军等相关高校科研处、科技处、招生办领导、专家;“翱翔计划”培养基地、课程基地、生源基地的领导、工作负责人、指导教师代表;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第九批学员、第十批学员及家长代表;论坛协办校的部分教师、学生,部分媒体记者和大学生志愿者等近400人参加本场论坛。

       据悉,本届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论坛由1个主会场和10个分论坛组成,领域各培养基地共同承办,保障各分论坛的评审工作。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处长徐建姝主持论坛开幕式。她首先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祝贺,对翱翔计划九年来取得的突出成果表示祝贺。

       到场的评审专家队伍非常庞大,都是重量级的大咖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自然博物馆等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的60余位专家。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监审组,监督了本次论坛的全过程。

       第九批学员经历了前期的“学生评价、导师评价、基地评价”,被推荐到“学院评价”环节当中。然后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材料评审,组织百余位评审专家对他们的探究作品和学习过程性记录进行了网上评价。通过汇总专家意见,确定了102名第九批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学员的89篇探究作品,分别在10个分论坛与专家师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把孩子放在最中央

       开幕式上,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讲话,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极其重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创新国家体系建设的最基础工程,关乎国家未来,关系民族的复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从总体上讲,中国是科学技术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需要一代一代的人才辈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在整个人才培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把人才培养好。

       其次,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把孩子放在最中央。这是几年来全国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方向,也是正在拟定的教育现代化2030规划明确的指导思想。把孩子放在最中央,应该是我们教育人的使命和职责。真正从人才培养模式做起,很好地把教育工作做好,通过教育综合改革把各项政策措施和具体方案能够落地。

       “话好说,事难做。”我们教育人要一起努力,按照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情,要正确地、科学地不断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再次,不管是翱翔计划还是雏鹰计划以及青少年培养工程,都是人才培养当中的具体平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广泛资源的重视和支持。不仅需要这些德高望重、亲自挂帅的老院士们来推动,还需要各个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大家从不同角度的努力,把事情支持好、把事办好。

       创新人才培养有2点不可忽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介绍了翱翔发展的历程。10年前,北京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如何为一批学有余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潜质的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在科学家身边体验科研的构想下,2008年“翱翔计划”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应运而生。

       在翱翔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项目不断拓展、衍生、创造出来,比如雏鹰计划、青少年能力培养工程等等,这些项目相互关联又各有特点,共同服务于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这样一个目标。

       由最初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倡导、主导,到市科委、市委组织部的支持,再到市政协、市人大多方面的力量,各方都参与进来共同推动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在推动过程中,形成了翱翔计划的运行模式——四个“三”,“三个基地”指的是学生所在学校、翱翔计划的基地学校、科研院所实践体验基地共同培养;“三种师资”,不仅有学生所在校教师、翱翔基地校老师,还有科研院所与实践基地的科学家们、高水平研究人员。“三种课程”,每个孩子在所在学校要完成基础课程,在翱翔基地学校要完成过渡性课程,实践基地体验研究的课程。“评价的三个层面”过程性评价,每个基地学校、实践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们进行评价;对学习成果的作品,通过答辩等形式进行评价。

       “今天请了这么多专家来参与论坛,孩子们展示、大家来评价,评价本身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培养过程。”方中雄表示,对很多孩子来说,第一次站在这么多专家面前讲述自己一段时间的探索的实践成果,这会影响到他的一生,不管是对他将来的研究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是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过程。

       方中雄表示,在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中,有2点不可忽视:一个创新的人才,最重要的品质首先是责任感,对这个国家、民族,对科学视野拥有一份责任感;要培养创新的人才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翱翔10年的探索,是思想、智慧、经验的不断总结。

       今天,科技的发展时时在颠覆着产业形态,变化着整个社会的形态,实现国家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靠的是有创新能力与拥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是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的大事。怎么通过运用社会各种资源的参与共同形成一种良好的机制,从基础教育阶段就为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来打好基础、搭好舞台,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这次活动,我校各部门通力配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高标准高质量保障了活动顺利进行。我校高二年级有十五名学生带着他们的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项目登上了此次论坛,同时高一年级有二十二位学生观摩了此次活动,学生们共同反映收获很大,对以后的学习有非常好的启示。

       另外,我校还有五名学生登上了第九批物理与地球科学领域论坛,一名学生登上了数学与计算科学论坛。学生们表现出色,都得到专家好评。

(报道:高颖)

  • 开幕式-领导合影
    开幕式-领导合影
  • 开幕式-学生做研究报告
    开幕式-学生做研究报告
  • 开幕式-评委提问1
    开幕式-评委提问1
  • 开幕式-评委提问2
    开幕式-评委提问2
  • 开幕式-唐挈副校长、陈佳洱院士合影
    开幕式-唐挈副校长、陈佳洱院士合影
  • 八中分会场李路海教授点评
    八中分会场李路海教授点评
  •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分会场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分会场
  • 分会场合影
    分会场合影
  • 分会场合影 2
    分会场合影 2
  • 杨骁
    杨骁
  • 张军正
    张军正
  • 刘冕
    刘冕
  • 张斯柘
    张斯柘
  • 大合影
    大合影